诺如病毒属于人类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有以下特点:
1.潜伏期短:一般在12-48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
2.病毒型别多、变异快:感染过一种型别后获得的免疫保护时间不长,容易造成反复感染;目前没有可以预防诺如病毒的疫苗,一旦感染主要还是对症治疗。
3.对环境抵抗力强:酒精和普通洗手液对诺如病毒无效,必须要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进行消毒。
4.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
5.感染剂量低: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特别是学校、幼托机构等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引起暴发。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在我国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疫情高发期。
以呕吐、腹泻、恶心和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成人患者则以腹泻居多。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出现重症的病例一般为婴幼儿、体弱者以及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病的人群。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由于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较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期间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出现频繁呕吐或腹泻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的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如果需处理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要使用含氯制剂(酒精和普通洗手液对诺如病毒无效)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可用浸透含氯消毒剂的毛巾充分覆盖包裹污物,再缓慢擦拭移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或因操作不当造成气溶胶传播。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查因等工作。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分开,彻底煮熟煮透。
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 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
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教,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