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脑膜炎日:如何预防您不熟知却危害极大的脑膜炎?

来源: 十堰市疾控中心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10-04     |     [      ]

    每年10月5日为“世界脑膜炎日”(WorldMeningitisDay),是由脑膜炎组织联盟(CoMO)于2011年开始发起,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脑膜炎患者,重视脑膜炎的预防;普及脑炎及脑膜炎常识,使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类疾病。今年世界脑膜炎日的主题是“与时间赛跑,去战胜脑膜炎”(Let’sracetodefeatMeningitis)。

    2022年脑膜炎组织联盟将世界脑膜炎日由4月24日更改为10月5日。

    

一、什么是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脑膜炎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性脑膜炎虽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细菌性脑膜炎常见致病菌有:脑膜炎奈瑟菌(或称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

其中由脑膜炎奈瑟菌(或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被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全球范围内流脑病死率超过10%,致残率高,疾病负担严重。根据脑膜炎奈瑟菌侵入人体部位的不同,可引起鼻咽部及呼吸道局部感染、肺部感染、菌血症和脑膜炎。

二、流脑有哪些症状?

流脑初期常见症状为发烧、头痛、流涕、乏力等,在几个小时或1~2天后,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等部位开始有出血点等败血症表现。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的则成片状出血斑;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怕光、狂躁,甚至出现昏迷。如发生暴发性流脑,则病情发展更快,患者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重者危及生命。婴幼儿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由于流脑的初期症状很像感冒,往往不被重视,延误了治疗。


三、流脑是怎么传播?

流脑的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脑膜炎奈瑟菌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25%~50%,感染后脑膜炎奈瑟菌寄生于人鼻咽部。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四、流脑的流行特征是?

脑膜炎奈瑟菌(Nm)分为12种血清群和不可分类血清群,引起流脑病例的Nm血清群主要为A、B、C、W、Y和X血清群,目前全球面临多个血清群Nm流行和变迁威胁。

流脑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在温带地区可出现地方性流行,全年经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在冬春季节会出现发病高峰。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流脑病例报告,主要发生在<15岁人群。其中≤5岁儿童流脑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次为青少年和老年人。

五、如何预防流脑?

(一)接种流脑疫苗。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主要的流脑疫苗有两类4种(结合疫苗免疫原性优于多糖疫苗)

(1)A群多糖疫苗和AC群多糖疫苗为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全程接种4剂次。

(2)AC群结合疫苗、ACW135Y群多糖疫苗、ACW135Y群结合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知情、自愿、自费接种,可用于替代免疫规划疫苗。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晒衣服、晒被褥、太阳,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和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三)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不去或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口密集地方。外出时要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