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接种疫苗 共享健康生活

来源: 十堰市疾控中心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04-25     |     [      ]

天是4月25日,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疫苗怎么打?市疾控中心已经做好指南。

指南一:这11种疫苗每个孩子都要打,记得别漏打!

目前我国的疫苗分为免疫规划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即必须接种且国家免费提供的疫苗为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 ,根据公民意愿自费接种的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所以,如果一定要说哪些疫苗“必打”的话,国家已经替你做好了选择。

宝宝出生后,医院会在24小时内给宝宝接种卡介苗第一针乙肝。接下来,家长就会和宝宝一起踏上漫漫疫苗接种之路。目前,国家免疫规划中纳入的适龄儿童可接种疫苗一共有11种,可以预防12种相关传染病,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可以对照下面这张表,按时带孩子接种。此类疫苗如果不接种, 可能会影响宝宝入托、入园、入学,甚至出国,所以记得不要漏打,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指南二:非免疫规划疫苗同样重要,能打就打!

首先,非免疫规划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是同等重要的,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以预防一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没有覆盖的传染病的感染,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补充。只是目前非免疫规划疫苗受经济、发病率、疫苗供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暂时没有被纳入免疫规划疫苗,但是它的接种对于个体而言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EV71疫苗等等。

指南三:记好这些疫苗接种Deadline,错过不再补!

当家长们选择好要接种的疫苗并做好计划后,在实际带孩子接种的过程中,难免还是会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而错过最佳接种时间。

对于错过接种时间的疫苗,其实也是有办法补救的。当前,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大部分都可以在18周岁以内进行补种,而非免疫规划疫苗由于一些预防疾病的特殊性,过了推荐的接种时间,补种的意义就不大了。我们为大家梳理出了那些错过不需补种的疫苗,大家一定要牢记这几种疫苗的最后接种时间,以免错过。

指南四:过敏体质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

一些父母认为,孩子是“过敏体质”,所以不带孩子接种疫苗,担心会因为疫苗接种而造成严重的损害。还有一些父母因为看了一些网上的谣言,而对疫苗存在犹豫心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及时接种。

实际上,在美国儿科疫苗接种实践的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所有疫苗都适用的禁忌症只有该疫苗既往接种后有严重过敏反应或对疫苗成分过敏者(除非受种者已经耐受) 。其他部分禁忌证和慎用征是暂时的,当症状消失后是可补种相应疫苗的,家长们可以在接种前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能否接种以及是否延后。

而“过敏体质”这个说法太“泛”,并不能表示孩子真的对于疫苗中的成分过敏,还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孩子的过敏情况,如果真的对这种成分过敏,再停止接种。总的来说,接种疫苗对于孩子的获益更大,还是不要轻易听信一些谣言而错失了让孩子获得更好保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