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开展健康人群流脑监测工作

来源: 十堰市疾控中心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03-16     |     [      ]


为掌握我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季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及菌群分布情况,分析预测流脑疫情趋势,为国家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十堰市疾控中心于2023年3月14日在张湾区(流脑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监测工作。


小知识

流脑,即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急性脑脊髓热、斑疹热,是由脑膜炎双球菌(Nm)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有瘀点、瘀斑或紫癜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此外,脑膜炎球菌可不侵袭脑膜而仅表现为败血症,其中重者可呈暴发型发作,感染亦可发生于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及眼等部位。

人群对本菌易感,但发展至临床疾病者少,带菌者比病人多,缺乏某些补体成分的人特别易于复发。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最容易患病。

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所有孩子从出生后即应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


根据国家监测方案和任务要求,市疾控中心在张湾区疾控配合下对多个企业、中小学、托幼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等场所符合条件的7个年龄段目标人群开展了流脑采样工作,共采集了249人份咽拭子标本。

为确保此次流脑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分离出的生化符合菌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并将对检出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生物学基因指纹图谱分析,采样、送样、检测全过程受控。为中国疾控中心分析全国流行性脑膜炎菌群分布特征、变迁趋势、流行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免疫预防科